【劳动者风采】记露天矿车司机的一天
发布日期:2022年11月28日 作者:张引娣 黄仔依 来源:党群工作部 阅读:2001

1710万m³剥离量,4893万吨废石,相当于488572车次TR100吨级矿用卡车运输量。你想象不到,支撑这些简单数字的背后,需要多少个矿山人日日夜夜的付出和坚守……

五年、八年、十五年,在华联锌铟露天矿山上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每天与矿车相伴,一铲一铲、一车一车,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。他们为了企业的发展、为了国际一流矿业企业目标的早日实现,艰辛地探索着、努力地奋斗着、顽强地拼搏着…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:露天矿车司机。

露天矿车司机可以说是整片矿山最忙碌的人群之一。近日,笔者有幸与矿车司机跟班,在采矿现场记录下他们紧张而忙碌的一天。

伴随着弯弯曲曲的山路,笔者来到了铜街-曼家寨露天矿山。都说行路难难于上青天,开矿车的日子亦是如此。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,没有霓虹的灯光,有的只是驾驶室里一个个孤独又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大山中。

正式采访前,笔者首先向采矿车间采剥工段党支部书记马开川了解到,2022年公司下达给采矿车间的生产剥离任务为1710万m³,相当于4893万吨,按照TR100吨级矿用卡车进行拉运,需要拉488572车次,平均每天每车拉34车次,可以说生产任务相当繁重。为如期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目标,采矿车间不断规范交接班制度,以“上岗下岗一条线、岗位交接面对面、设备交接点对点”为基本准则,通过交铲装设备施工情况、交设备、交卫生、交工具、交记录,全面实现了无缝交接班。自实施无缝交接班以来,不仅提高设备出勤率,还有效杜绝各项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,可增加利用时间15-25分钟/班,可提高全年剥离量约50万方。按50方/每年计算,可节约运输499万元,铲装162万元,装推设备18万元,每年综合节约成本679万元。

马开川表示:“推行这种无缝交接班模式,首先是能提高工作效率,减少失误。值班人员在工作了8 个小时后,到交接班时容易思想松懈,如果出现漏交或忘交的内容,会给下一个班的人员留下隐患,面对面交接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此类事情发生。其次是强化责任意识,提高执行力,把每一个工作环节做细做实,把责任明确到人。不但保证了交接班过程的生产平稳,也避免了接班后对某些生产细节问题的推诿和扯皮。”

随后笔者来到3号电铲驾驶室,采访露天矿电铲司机王光文。王光文,采矿车间采剥工段采剥二班铲装工序组长,2011年进入公司矿山工作,驾驶挖机2年多,驾驶电铲8年多,曾三次荣获公司“优秀员工”荣誉称号。他所在的铲装工序,主要负责露天矿开采中的剥离运输任务,三班倒的工作制度,保证了生产岗位24小时有人值守。

尽管是这平常的值守也还是需要练就一个好身体。进入驾驶室还不到十分钟,笔者就被电铲“哐当哐当”的颠簸左右晃得胃部一阵翻江倒海,在这个围得四四方方的小格子里,目之所及尽是眼前的这面墙,除了石头还是石头,再伴随着装矿石时驾驶室的不停左右摇摆,很难不让人产生反胃的感觉。加之这个为了阻断外部粉尘而全封闭的整个驾驶室,笔者连开窗的希望也没有了,一度陷入开空调冷不开空调又闷的尴尬境地。笔者忍不住问了一句“师傅,你不觉得晕吗,这样一整天都晃过来晃过去的?”师傅自然地笑着回道“没有啊,每天都这样,那么多年我们都习惯了。”看着驾师傅一脸的从容,笔者心中的敬意也油然而生……

当我们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,王光文已经踏着黎明、迎着朝阳准备新一天的工作。由于家住马关,王光文早晨05:20就要起床上早班,简单的一番洗漱后,05:40出门前往乘车点,乘坐05:50通往都龙的通勤车,到达都龙后再转乘06:50的班车前往矿山,一个班下来就要到下午17:10左右回家。遇到上夜班的情况,晚上不到九点出门,第二天早上九点多才能回到家。而上中班的话,下午一点多出发也要到凌晨十二点多才到家,那时妻儿早已熟睡,可以说上班期间完全照顾不到家里,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悄然流逝。

作为组长的他,每天到达K24排班室以后,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班组人员开展标准化排班,召开班前会,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分配,强调当班注意事项,并组织班组人员安全宣誓。对于一个班组来说,班前会开得好不好,对当班安全生产管理至关重要。王光文深知这一点,所以每一次班前会上所强调的安全注意事项,他到现场的任何时候都铭记于心,为一天的工作提前打好安全预防针。

开完班前会,王光文和其他司机们一起乘坐班车到达工作岗位,与下一班的岗位人员进行无缝交接班,对当天的矿体流向、工作任务、技术参数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认真交接,然后绕车查看一圈,观察设备是否漏油,油管、设备部件是否有异响。

对于10年驾龄的“老司机”王光文来说,掌握“望闻问切”是入门必修课。经过多年的认真探索和研究,他把熟能生巧的操作以名医扁鹊 “望闻问切”的诊断手法,融入其设备点巡检工作中,最终达到预防性维修,对延迟设备使用寿命起到效果显著。进行完这一系列操作后,一天忙碌的工作就正式开始了。为加强设备维护,及时准确地了解设备技术状况,迅速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现象,降低维修成本,提高设备运转率,王光文在中午饭前后还要对电铲设备认真检查一次,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,防故障于未然。

“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了,公司也引进了很多大型设备,如果是50-60吨的矿用卡车,装一辆车只需要2-3铲就能装满,如果是100吨的矿用卡车,装一辆车就需要4-5铲,不像刚进公司开挖机那会,设备容量小,生产率低,跟现在简直没法比。”王光文在一辆矿用卡车装满的空隙对笔者说。

从电铲驾驶室出来,笔者又陆续来到三辆120吨级矿用卡车和一辆150吨级矿用卡车驾驶室,采访正在当班的露天矿大型运矿汽车司机李春才、王代清、张学金、张金斌。

刚坐在驾驶室,笔者就被司机一弹一跳的座椅吸引了。经过详细询问,原来安装这种弹簧式的座椅,目的是当矿车行驶时可以缓和路面对车辆的动力冲击,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,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。由于矿车司机每天要在驾驶室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,加之矿山路面颠簸,长年累月久坐,对司机的腰椎损伤极大,安装弹簧座椅能有效缓解腰部损伤,还能缓解疲劳。

看着矿车司机们熟练地驾驶着矿车,以25km左右的时速缓缓行驶在矿区道路上,笔者不禁询问:“这样的节奏,每天能拉多少车矿呢?中间需不需要加油?”“从3号电铲的位置装满车,拉到破碎站,大约是10分钟,来回跑一趟就是20多分钟,上一个班的话,能拉14—18车矿,加满一次油可以跑完三个班”,司机们边驾驶边回答。

采访过程中,笔者注意到每名司机的驾驶室里都放着一个黑色背包,细问之下才知,这就是他们常说的“八宝袋”,所谓“八宝”,是指里面装了安全帽、护目镜、反光衣、手电筒、保温桶、矿泉水、水果、咸菜八样东西,这些都是司机们工作期间的必备物品,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单人单岗作业的不易。

不知不觉间,已经到了饭点。据了解,早在去年5月份,采矿车间就为了改善现场操作人员的就餐环境,考虑到雨天淋雨、晴天扬尘、冬天饭菜易冷,同时也考虑到设备频繁启停磨损大,工作有效时间利用系数偏低对生产产量影响较大等各方面因素,配置了保温饭桶,统一定价并配送至各现场作业点,同时配发一瓶矿泉水及一份时令水果。作业人员根据调度室指令,利用待装车、设备故障维修、加油等时间自行择机就餐,改善民生的同时,也提高了生产效率。司机们在运输过程中经过送餐点时下车领取饭桶,然后带到驾驶室里匆匆吃完,有的司机甚至为了多干些活,经常自带干粮,省去吃饭的时间,随便吃两口凑合一下。

午饭过后,司机们像往常一样照例进行班中检查,听听发动机、看看电源、探探油箱……检查完继续重复着同样的运输路线和动作。谙熟的程序、规范的动作、微微的笑意、远去的轰鸣声,也早已和这片矿山融为了一体。

对于矿车司机来说,疲劳驾驶是最致命的安全隐患,特别是夜班,凌晨2点到4点这段时间是最辛苦的,对于我们平常人偶尔加班苦熬还可以接受,可长年累月如此,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呢?“习惯了”,每问一名司机,他们都会这样回答。看似简单的三个字,实则却非常不容易。为了上好夜班,保证生产安全运行,行车时他们都格外集中注意力,严格执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。即使他们累了困了,也只能喝口水、抽根烟强迫自己保持清醒,有时候实在太困了,还会自娱自乐地大声唱歌缓解困意。

“道路千万条,安全第一条”“安全心中记,为己为家为亲人”,这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为了公司的发展,为了家庭的幸福,他们一直咬牙坚持着。他们就像“守夜人”一样,从漫漫长夜守望至黎明的曙光,揭去夜幕的薄纱,将青春与汗水献给这座矿山,今夜如此,夜夜皆然。

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矿车司机,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用娴熟的技术,丰富的道路经验,认真的态度,严谨的作风,努力奋斗着。无论三伏酷暑还是数九严寒,无论艳阳高照还是风雨交加,始终奔波在采矿运输的道路上,战斗在生产第一线。为了车间全年1710万m³剥离目标的如期完成,他们毫无怨言、默默付出,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。

一天的跟班生活就要结束了,面对缓缓驶回的矿车和陆续交班的司机,笔者对矿车司机的敬意也油然而生,请允许全体锌铟人轻轻地道一声:矿车司机,您们辛苦了!

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组织架构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员工风采
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
产品中心 锡精矿 铜精矿 铁精矿 硫精矿 锌精矿
企业文化 企业标杆 员工来稿 劳动者风采 文化活动
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人才招聘 在线留言
云南网警
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
Copyright © 2020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 滇ICP备17009297号 滇公网安备 53262502003014号